7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引发了医药行业领域高度关注。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新一轮药品集采规则已优化,“锚点”计算不再简单以最低报价为准,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
2024年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被称为史上最“卷”而引发公众热议以来,无论是药企还是投资者,一直对集采规则优化抱有极大的期待。此次国新办发布会围绕药品集采及支付方式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导向,均旨在防止过度内卷,确保降幅温和合理化。
集采政策转向落地,“反内卷”成新主旋律
从短期市场变化向产业逻辑延伸,集采规则的此次优化绝非孤立事件,而是高值耗材集采政策系统化调整的新篇章。过去几年,在医保控费以及“腾笼换鸟”支持创新药发展的迫切需求下,“低价中标”为我国医疗体系创新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随着集采的常态化推进,“内卷”弊端凸显,尤其在2024年第十批集采引发舆论热议后,政策优化势在必行。
此次药品集采政策的转向,折射出国家层面的深思熟虑:加强集采评估、推动规范化常态化,已成为高层共识。在高值耗材领域,2022年转向温和的冠脉支架集采续标规则便是体现。冠脉支架是高值耗材领域首个集采的品种,首轮集采“地板价”对中标企业的业绩表现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在二轮续标中,医保局不再追求“内卷”竞价,只要低于最高申报价798元/个即可中标,并主动增设了伴随服务费。第二轮冠脉支架集采实质已开始“反内卷”,使得国内企业得以从低价竞争的困境中脱身。作为国产心脑血管医疗器械的头部企业,蓝帆医疗在两轮冠脉支架集采的挑战与机遇下,也凭借自身扎实的产品竞争力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跃居第二。
蓝帆医疗心脑血管把握政策机遇,板块估值修复曙光乍现
作为在心脑血管高值耗材深耕多年的企业,蓝帆医疗在“反内卷”的推动下,有望实现心脑血管业务更为突出的业绩表现。
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中公司指出,得益于公司新产品持续放量,心脑血管事业部2025年半年度实现销售收入超过6.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0%,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进一步下降,经营层面不仅实现扭亏,而且贡献了显著利润。
自2018年收购柏盛国际进入心脑血管医疗器械领域后,蓝帆医疗逐步搭建起覆盖低值到高值耗材的产品矩阵。2021年实施的冠脉支架的首轮集采,虽帮助公司实现了国内市场份额的显著提升,但中标价格仍显著冲击了业绩表现;但从今天集采“反内卷”正式落地来看,蓝帆医疗在首次冠脉支架国采中凭借最低报价一举获得的两千多家医院网络也是其他企业再难复制的“时代机遇”。
创新驱动也成为蓝帆医疗在高值耗材领域的“必选项”,让得来不易的渠道焕发切实的价值贡献。据统计,2018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累计20亿元。创新医疗器械前期高研发投入,近年来进入密集收获期。国内首款莫司类药物涂层球囊BA9™药球获批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后,2024年国内销量同比增长120%。近一年来,国内IVL冲击波球囊、新一代雷帕霉素类药物涂层球囊、心铠冠脉乳突球囊及海外BioMC™冠状动脉微导管、RISE™SC PTCA球囊、新一代可回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输送系统等多款创新医疗器械均陆续获批上市,为公司后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随着政策导向变化,未来集采规则优化落地后,蓝帆医疗旗下已被纳入集采范畴的产品,也有望实现更出色的市场表现,从而进一步推动心脑血管业务收入及利润的增长。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上一篇:第六届青岛峰会召开 阿斯利康携手山东打造医药健康产业高地
下一篇:没有了